6686体育出京城阜成门西行8公里有一座小山,坐落于四季青乡田村。山高不过百米,方圆不足10公里,是距京城最近的一座山。据说它是燕山造山运动时期的遗迹。小山东西长而南北窄,山势平缓草木茂盛。山顶相距三四百米有两个小山包,东西相对,远远望去恰似一峰骆驼静静地卧在那里。老年间人们称之为“骆驼山”6686体育。由于年代久远,此名已被人们逐渐淡忘,只是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儿时在他们的祖辈那里听说过,所以,现在知道它的人已经不多了。后来此山因田村而得名,人们都叫它“田村山”了。
岁月流逝,进入21世纪,田村的周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四周高楼林立,一座座居民新区拔地而起。田村山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每天清晨,附近的居民们沿着山间的小路纷纷前来登山、晨练,尽情地呼吸林间清新的空气和草木的芬芳。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建起一座公园,成为人们休息娱乐的场所。然而却鲜有人知,他们脚下的这座小山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却是京城达官显贵、外国使节、洋人买办云集的休闲胜地——北京最早的国际高尔夫球场。当年著名的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即经常来此打球。至今田村一带80岁以上的老人们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仍记忆犹新,一些脍炙人口的趣闻轶事一直流传至今。
田村山在满清时期为斗公府与清室暂安处所共有,山的东部归斗公府,西部属暂安处。(当年的斗公府坟遗址就在田村西边廖公庄,现已无存)山顶建有凉亭可供人们休息。由于距京城最近,所以成为京西第一个观景高点。秋高气爽,登山远眺:回望京师,人烟云集,市井繁华,尽收眼底;西北方向,群山环抱,层林叠翠,圆明园、颐和园、玉泉山、香山,湖光山色一览无遗;放眼南望,良田万顷无边无际6686体育。当年的田村山确是一个登高赏景的好去处。辛亥革命结束了满清的统治。斗公府没落,暂安处颓废6686体育,其后人将山地典卖,几经易手,于上个世纪初叶由号称“梁财神”、曾任民国政府交通银行总经理的梁士诒将山地买下,与人合资建起了“万国高尔夫球场”。这就是北京历史上最早的正规的高尔夫球场。据说在此之前西便门外五股道铁路之间有一块空地,一些外国人曾在那里打过高尔夫球,但极不正规,因此也算不上什么球场。
当年球场上建有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人们称之为“小洋楼”,位于球场中部,青砖瓦垄,洋式门窗,屋内铺木地板,院内有藤萝架、凉台、酒吧,十分豪华别致(解放后“小洋楼”一直保存完好,由部队驻用,后因改建于上个世纪60年代拆除)。“北京地球公司”在小洋楼内办公,楼内服务设施齐全,供应中西餐点、酒水饮料、各种球具器械,提供球童服务等。球场实行会员制,会员均是达官显贵,社会名流,军政要员及各国驻华使领馆官员等,会员中洋人居多。若遇节假日或周末,山上分外热闹,前来打球的人们操着不同国家的语言,身着各色服装,乘坐各式车辆出京城西行而来,穿田村街,出西门向南,至山脚下停车场,然后弃车登山,沿山间小路拾级而上,行百余米即达球场。后来张学良将军来此打球甚觉不便,便出资修了一条盘山石路,汽车可以直达山顶。一时间“万国高尔夫球场”名声鹊起,会员逐年增多,有时一天有几十个洋人打球,原有的9个球场不能满足需要,又将山南何家坟村的百余亩土地扩为球场,可以想见,当年田村山盛极一时。
高尔夫球场的兴建,也带动了田村山周围人们的观念转变,世代种地务农的村民开始有了初步的服务经济意识,于是围绕高尔夫球场的服务行业应运而生。球场的管理和服务除了少数主管人员之外,几乎全被当地人包揽。按现在的概念说,即是全部的物业管理和服务。当时服务于球场的人员多达几十人甚至上百人。而人数最多的当属背拐的球童。现代的高尔夫球场有球车运载球杆及球具,而当年全靠一个孩子身背装满各式球杆的布袋跟随打球人满场跑,十分辛苦。因为高尔夫球杆头部弯曲,颇像拐棍,故名背拐。至今仍有老人家里收藏有当年的球拐,成了田村山这段历史的见证。
当年田村山周围村庄穷人家的孩子,大多都在球场背过拐,挣钱糊口。那时的高尔夫球场并非是现在这样的草坪球场而是土场子。打过球后专门有人搂场子——用过过筛子的细土把脚印6686体育、坑洼用特制木板搂平,踏实。球场外围有专人巡边捡球。一般一个打球者需要两个球童,一个负责背拐,一个负责看坑,即看球洞。球杆长短不一,功能各异,几根或十几根球杆放在袋子里,当时9个球场背一圈给40个铜子,背两圈给60个铜子。有些聪明伶俐的孩子知道何种情况用什么样的球杆,及时递送,打球人高兴,即给些小费,以示奖赏。
当年流传着“张少帅”奖赏“小皇上”的故事。有一次张学良将军打完球后,给背拐的球童分发小费,当给田村山南一个叫巩成志的小孩钱时,由于他太累了,正坐在地上低头打盹,连叫了他几声竟无反应,少帅风趣地说:“我给你钱都不接,还要我递到你手上吗?你可比宣统小皇上还有架子。”后来人们都戏称他为“皇上”或“小皇上”。日久“小皇上”竟成了他的别号,无人不知,传为佳线年后,民国政府迁都南京,当时南京还没有高尔夫球场。后来“北京地球公司”从田村山万国高尔夫球场派去一部分人员去南京协助新建高尔夫球场。当时的总管是一个叫田少文的天津人,由他带领球场的相关人员去了南京,田少文走后高尔夫球场由一个叫潘寿山的人接任。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球场停业。北京的高尔夫球历史早于南京,这一点是有证可考的,至于在全国范围内是否最早不能妄断,尚需考证,但是北京西郊田村山万国高尔夫球场这一历史事实,在中国高尔夫球运动的发展史上是不可缺失的一页。
出阜成门(沿阜石路)西行八公里便是田村。田村的历史悠久。查《北京历史地图集》元代时已成村,明人沈榜所著《宛署杂记》中对田村亦有记述。据海淀区地名志(1992年版)载:田村在清乾隆年间已是“三街六市七十二眼井”的大村了。田村古时有城,设有东、西两座城门,京城至门头沟的京西大道穿城而过,古城墙遗迹至二十世纪末尚有残存,西门洞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拆除。旧时田村是附近十里八村的中心村镇。近年于紧邻田村城址以西一公里的老山发现了西汉时期的王墓,若由此而联想,田村的历史是否可能追溯得更早亦未可知,只是联想而已。
田村是旧时京西古煤道上的重要路站,据《清代抄档》记载:“京师百万户,皆仰给于西山之煤数百年于兹,未尝有匮乏之虞。”自明清以来,西山门头沟所产煤炭、石灰,由骆驼源源不断驮进京城,田村是必经之路。同时一条南起直隶省城保定府北至边关重镇张家口的官马古道6686体育,与京西古煤道交会于田村西门之外,古时朝廷所用官马、军马多从蒙古草原进张家口经官马道南下中原。田村自然形成了南来北往,东西贯穿的交通枢纽。历史上凡是交通发达的地方必是商业、经济的繁华之地,当年的田村街人烟稠密,市井繁荣,商号店铺鳞次栉比,车水马龙各业兴旺。据老人讲,至民国时期出阜成门往西至门头沟,田村是第一繁华之地,过了田村再有就是模式口了,其余沿途村落皆凋敝荒凉萧疏。
过去田村曾建有十余座古刹寺庙,一年四季香火不断。至今尚存的东门关帝庙始建于明代,其重修碑记中的文字勘正了一些史料中关于田村村名由来的附会之说。今天诸多古庙虽已无存,但却留下了很多美丽的传说。
田村在近代史上还发生过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庚子年间许多村民和仁人志士揭竿而起,组成田村老团,高举义旗投身于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有的义士在攻打东交民巷和西什库教堂的战斗中英勇牺牲。(李廷富)